現代的維修配件的儲存方法是以最低儲備量為原則的儲存方法,即最低儲備量法。這是國際上通用的配件儲備方法,是一種比較科學、操作方便、效率及效益均很高的現代管理方法,在運用操作上適合于各類企業,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管理。這一現代管理方法與傳統管理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管理方法的基礎為儲備定額,尤其是年儲備定額,即在一定的時間內(如 1 年)需儲備多少件配件;而最低儲備量法的管理基礎為一件配件的平均消耗周期。由于這一基礎的不同,因此在管理上也有著不同的內涵。另外,當庫存達到最低儲備量(點)時須及時進行訂貨。這兩點是最低儲備量法的關鍵。
配件儲存的最低儲備量法的具體內容是:
( l )按嚴格審查過的維修用配件目錄,再根據設備的編號來確定配件的編號代碼,列出完整的配件目錄或清冊(要按每種設備、部件、組件、零件來排列)。
( 2 )按最近3年消耗量的平均值列出每種配件的季、月或年的平均消耗量,同時按此折算出每個配件的平均消耗周期。這是一項繁重且細致的工作,有時配件的消耗規律性并不強,因此,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必要時采用加權的方法來解決。同時,在計算最低儲備量時應留有余地,以使儲備量既經濟又合理。
( 3 )確定每種配件的供應來源。主要渠道有:向國內外設備制造廠和國內配件制造廠訂貨、到國內外配件市場采購、在國內加工廠加工以及本企業自行加工等。更重要的是,要確定各種訂貨方式自提出訂貨到配件到貨的時間,即供應時間。每種配件都應有兩個以上的供應單位,要根據價格、交貨期和質量等綜合因素來確定每種配件的供應時間。供應時間是確定整個配件管理系統的重要環節之一,必須進行認真的科學研究,得出合適的數據。最后,在確定供應時間時應留有適當的余地,尤其是在不確定因素較多時更應注意。
( 4 )根據( 2 )、( 3 )兩項的數據再計算庫存最低儲備量。舉例如下:
如某配件的平均消耗量為每月5個(此種配件屬于消耗量比較大的配件,以按月計算消耗量比較合適,對一些消耗量較小、如幾個月才消耗二、三件的配件,則采用消耗時間的方法比較恰當),供應周期為 3 個月,如當庫存量為巧個時提出訂貨,則此 3 個月內要消耗 15 個配件,即庫存全部消耗完時新訂配件正好到貨。然后加上一個庫存底數 5 (考慮到統計平均誤差及到貨時間的誤差等因素,這類配件的庫存底數可按 1 個月的消耗量進行計算),即最低儲備量為15+5 = 20個。即以 3 個月供應周期內的消耗量加 l 個月消耗量的備用量作為此配件的最低儲備量,到達此點時即提出訂貨。訂貨量應不低于供應周期的消耗量,可根據批量價格等因素來擬定。一般須作經濟分析,即根據批量價格與零售價格的差價與庫存占用資金的利息作比較,以及企業經濟狀況等因素來確定訂貨批量,一般在訂貨形不成批發價格時,應以最低需要量進行多次訂貨為宜。
這樣,可以計算出每種維修用配件的最低儲備量。在計算過程中,最后增加的庫存底數是個變數,可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及使用和供應的情況進行確定,目的是要給各種不確定因素的誤差值留出余地,以保證最佳的效率和效益。對有些可通過電話或電子商務方武訂貨并在當日可供應的配件,可以將最低儲備量設定為零;對一些較重要的備件和供應商可“及時”送貨的可靠性和信譽度不十分高的配件,可將最低庫存量定為1。
( 5 )當上述工作進行完畢后,即可列出全部維修配件的最低儲備量清單。必須注意,當庫存達到最低儲備量時,應及時發出警告并及時訂貨。如果沒有預警和及時訂貨的保證,此管理系統也就失靈了,就又回到了傳統的按年度消耗量訂貨的老路上,勢必引起庫存量及占用資金的劇增。所以,最低儲備量法之所以能實現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關鍵在于它已與及時訂貨系統相結合了。
如在人工管理系統中使用這一方法,就要突出“勤”字,要在貨架、帳目上均有醒目的最低儲備量標志,并且要及時記帳、對帳,經常查對庫存,尤其是對流動量較大的備件,這樣才能使這一系統運轉好。在人工管理系統中,由于不具備最低儲備量的及時報警系統,因此儲備底量要稍有富余。
若使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則備件出人庫的情況要全部、及時地反映在計算機上,系統也須設置最低儲備量(點)的報警。即打開系統時,到達最低儲備量(點)的配件應在屏幕上有醒目的表示,如變色、發出指示記號等,并應能隨時單獨調出到達訂貨點的配件清單,以便發貨。
總之,最低儲備量法是一項現代化的配件管理方法,采用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配件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