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互聯網思維非常火熱,學習研究了一年多,中國工程機械部件網主編最終提取了四點對工程機械行業有價值的互聯網思維:
No.1你不是跟別人競爭,而是跟消費者腦海中的認知競爭
小米定位有獨到之處, “以高打低”:看似與蘋果三星爭高下,實則重傷中華酷聯;
小米手機強調跟高端手機同樣的高質量,比的是性價比。這里有兩點不同,其一是創造了不同,其二是從品牌上給自己加了分:“你的對手是誰,也說明了你的水平在哪”。引用傅盛觀點:“除非你和錢有仇,否則就別去教育你的消費者”;當用戶已覺得蘋果三星是最好,小米說的是“最快的手機”。
更現實的辦法是創造一個不同,在用戶腦海建立一對一的對應關系。
No.2 定位越小越好
過去我們喜歡寬泛的定位,常說,13億中國人,每人給我一塊錢就能發財,反而,這樣的結果經常得到的是——“0”;
可口可樂告訴全世界,我們是正宗的可樂,百事可樂想,那正宗就是傳統,傳統就是“老”,于是定位年輕態,這樣一來,一些年紀大的人想凸顯年輕,也選擇百事品牌;類似的案例有萬寶路“男人的世界”,這么Man的形象讓那些不太男人的男人和女漢子們都進來了;同理,小米的定位是“發燒”,“發燒”開始于一個極窄的定位。
那么我們做工程機械產品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呢?
No.3 不同的品牌養成模式
對比傳統和互聯網完全相反的品牌“養成”路徑:以小米為例,先獲得鐵桿粉絲的忠誠度(100個天使用戶),自內而外擴散美譽度,再形成相當規模的知名度。
而傳統品牌的路徑顯然是先有知名度,再有美譽度,最后才是忠誠度。
互聯網思維的兩個基本特質——“產品是第一驅動力”和“體驗營銷”,決定了在用戶越來越容易觸達產品,越來越容易形成口碑的當前,品牌路徑也發生了這種逆向轉移。
No.4 沒有好的媒體特征的企業,將不能生存
企業的自媒體化,沒有媒體、自建媒體、自成媒體,這個今天被聊得很多,不再贅述;這里也提到了小米的“線下同城會”,是黎萬強從線下車友會得到的啟發;現場還播放了小米三周年慶典,給自己的“榮譽粉絲”頒獎的視頻,大家想一想,這個活動本身是在賣手機嗎?No!而是增加粉絲與公司之間的接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