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策略調整新思路
F-DIESEL工程機械動力部件 2014/7/28 15:12:44
歷經十幾年高速發展以及前幾年的刺激計劃,中國設備制造商仍然習慣于這樣的思路,,即市場時起時伏。然而,在大量應對經濟危機的努力之后,市場仍不可避免地進入了第三個不景氣的年頭。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光安表示,今年早些時候有些許希望,但第二季度的國內需求陷入了泥潭。“中國市場第一季度不算差,但四月和五月出現大幅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輪式裝載機銷量下降約16%。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平地機同樣如此。”
他補充說道:“在未來一年或兩年里,隨著經濟調整,市場將持平或下降。但中國的工程設備市場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
在21世紀頭十年的熱潮中,中國工業增長迅猛。在那段時期內,柳工、三一、徐工、中聯重科以及其他企業從默默無聞轉而亮相世界舞臺。這些企業如今雖然規模龐大,但事實上中國制造商仍傾向于依賴國內市場。
許多像柳工這樣的公司計劃全球銷售,但迄今為止,大部分出口都面向與中國類似的發展中國家市場需求。進軍像歐洲和美國這樣的大型發達市場仍是一個挑戰,原因在于競爭者數量龐大、難以建立良好的經銷商網絡以及技術壁壘,比如發動機排放法規。
但到目前為止,出口市場還未能幫助中國制造商解決國內問題。
曾光安表示:“中國的制造商大多是出口到新興市場,但當地經濟發展正在放緩,投資正在下降。第二個問題是匯率。大多數新興市場通貨程度正在下降,從而增加了進口成本。因此,需求正在下降,成本正在上升。這對整個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正如曾光安所述,所有這一切無疑正在對中國設備制造業格局產生影響。
“自從2011年左右,需求幾乎一直在持續下降。中國的原始設備制造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存在壞賬、存貨增加、固定成本高和產能過剩的情況。因此,在過去三年里,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新公司在行業中消失。”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不失為一件好事,因為中國的公司太多了。”
他表示:“但無論是中國制造商還是在中國的海外制造商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都擁有太大的產能,所以沒有動力去鞏固。另一個問題是,這些小公司真的沒有任何收購價值,所以沒有動力去收購。我們已經看到了工廠關閉,一些新公司也進入其他行業。”
新思路
競爭激烈的市場格局促使柳工在策略上做了一些調整,特別是涉及到國際化進程時。
曾光安在談到柳工國際化戰略時說到:“我們不是放緩腳步,而是更加仔細地做這些項目。我覺得在過去我們和其他中國企業增長過快。我們不是放緩步伐,而是花更多的時間在戰略計劃和仔細觀察市場上。”
他補充說道:“在這個時刻,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更合理的方式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司。中國市場已經下滑了很多,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平衡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海外市場比以往更重要。但同時,國內的競爭對手變少了。”
柳工無疑是在中國工程設備行業全球化的領跑者之一。2009年,它在印度印多爾附近建立了中國工程設備制造商的第一個海外工廠。2012年,柳工完成第一個海外收購——收購了波蘭推土機制造商HSW下屬民用工程機械事業部及旗下全資子公司銳斯塔(Dressta)100%的股權。
合資企業
最近,柳工已經在國內建立了一系列更加專注于國內市場的合資企業。柳工集團已與美卓合作,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移動式破碎機——一種有效的市場新產品類型。
“市場目前為零。我們正在創造市場,”曾光安表示,“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順利。我們已經生產了第一個樣機并得以銷售。我們還利用了柳工的銷售隊伍來銷售產品。”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柳工與采埃孚的新合資公司生產傳動部件,并與康明斯合作生產發動機。
柳工與采埃孚的合作關系可以追溯到1995年。當時雙方簽訂了協議,采埃孚向柳工提供德國設計的驅動橋。隨著雙方合作的進一步加深,2012年9月,雙方簽署建立另一合資公司,為柳工以及其他中國原始設備制造商生產零部件。
另一個微妙卻重要的轉折是,驅動橋是由柳工和采埃孚聯合設計的。通過此次合作,中國不僅獲得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同時,柳工也幫助世界級德國公司生產為當地市場量身定做的零部件。
柳工與康明斯的合資企業也產生了相同的業務整合效應。該合資企業于2011年10月簽署建立并在去年三月投產,現正在生產兩類發動機——康明斯7升QSB7發動機,有120KW,134KW和160KW三個功率段,適用于2至3噸的挖掘機,以及9.3升發動機,適用于斗容約為3
m3的5噸裝載機。
雖然后者162千瓦功率段的發動機看似比較簡單。但這個獨特的發動機的機械式燃油泵和二級排放標準是專門為這個設備設計的。你不會再在康明斯找到其他的9.3升發動機。
在合資公司簽署的協議里,廣西康明斯工業動力公司(GCIC)為柳工生產發動機,同時還通過康明斯中國銷售渠道出售給其他原始設備制造商。
GCIC副總經理潘恒亮表示,QDB專門定制和正在生產的版本在燃油消耗方面非常有競爭力。與市場上現有的其他發動機相比,大約節油15%。“噪音水平也降低了50%。”他補充道。
今年6月份,GCIC的第10,000臺發動機下線,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潘先生表示,他有信心最終實現年產50,.000臺發動機的目標,但他也認為,按照目前市場的狀況來看,這是一個挑戰。
曾光安表示,盡管兩家合資企業在行業低迷期落成,但同樣還是會產生效益。
他表示:“兩家合資企業對我們都有好處。它們為我們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優勢、高品質水平、知名的零部件和快速的交貨時間。”(中國工程機械動力部件網)
[來源:KHL雜志社,如有知識產權爭議,請聯系微信X37329588]。
獲得更多最新產品知識庫知識及行業資訊,請掃描微信二維碼,關注微信,關注中國工程機械動力部件網!